《無限賽局》讀書心得,贏得每場戰役,也不會贏得戰爭
這本⟪無限賽局⟫裡頭,作者將賽局分成兩種,一種是有限賽局,也就是有特定規則和勝利條件的賽局,例如說籃球、足球、電競比賽等等,有限賽局的玩家會想要趕快結束賽局獲得勝利。…

大概是這一個月,我在頻道經營上又遇到了瓶頸(怎麼好像一天到晚都在遇到瓶頸?),主要就是最近影片的觀看次數不甚理想,然後又看到許多吉他教學頻道如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而且每部觀看數都比自己好很多,心情有點沮喪受到打擊,所以就寫了一篇很負面的文章(不過後來就隱藏起來了)
負面歸負面,還是要提起精神往前走,這個時候我想到了一本書,那就是賽門.西奈克所寫的⟪無限賽局⟫👉博客來查優惠價
會知道這本書是因為M觀點的Miula曾經多次提到這本書,以及書本裡頭的概念,Miula還說這本書可以說是影響他的書裡頭,排名數一數二的,想想自己面對的困境,似乎真的很適合讀一下這本書,於是就到博客來下訂書籍。
1.什麼是無限賽局?
這本⟪無限賽局⟫裡頭,作者將賽局分成兩種,一種是有限賽局,也就是有特定規則和勝利條件的賽局,例如說籃球、足球、電競比賽等等,有限賽局的玩家會想要趕快結束賽局獲得勝利。
而無限賽局則不一樣,無限賽局沒有特定規則和獲勝條件,可以隨時加入和退出,在無限賽局當中,玩家的目標就要想辦法持續待在賽局當中,讓賽局持續下去
2.只玩「有限賽局」會有什麼問題?
相較於「無限賽局」,「有限賽局」是我們從小到大比較熟悉的賽局,像是在打贏一場籃球比賽,下贏一盤棋,考試考班上第一名等等,這些都是有限賽局。
在有限賽局中獲勝時,會讓人感到腎上腺素激發,有一種強烈的欣快感,但是這種感覺很快就會退去,只會想讓人繼續贏得下一場有限賽局。因此,我們會專注在短期的目標,而乎略那些長期目標和真正重要的東西。
書中提到許多例子,像是有些公司的CEO會只專注在營收和股價,於是瘋狂的推出可以帶來高獲利的產品,但背離了公司原本的信念,最後都把公司帶向可怕的困境。
當我看完書本對有限賽局的介紹後,我發現我在經營頻道上,我已經不知不覺用「有限賽局」的方式去經營很久了,像是每週的新影片一上傳,我還會去關注我的影片觀看數能不能打敗對手,我甚至有一段時間還會去上什麼socialblade的網站,去觀看自己的訂閱數和對手到底差多少
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關注對手的一舉一動,去研究什麼影片會紅,什麼影片可以打敗對手。
我只想要每週的影片觀看數是最好最棒,要能打敗對手,卻早已忘記自己當初為什麼要用這個頻道,以及很重要的,我到底希望頻道未來走向什麼地方。
很慶幸自己有看到這本書,回頭是岸
3.無限賽局的關鍵:崇高的信念
⟪無限賽局⟫書中提到,要有辦法在無限賽局中持續下去,最重要的是要有崇高的信念,一種比自己還重要的信念。
書中提到很多的例子,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俄國植物學家建立種子資料庫的故事,在二戰面臨糧食荒,大家被困住且饑寒交迫時,這些俄國科學家沒有把這些種子都吃掉,其中很多科學家也不信喪命了,但這樣的信念最後得以傳承,現在世界各地都有這樣的種子資料庫,保存各種植物的種子。
而書中作者對崇高的信念又再細部定義,要符合這五個標準:
1.「支持」一個理念,而非對抗某件事
2.要號召志同道合的夥伴
3.服務導向,以他人利益為重
4.經得起時間考驗
5.高遠的理想
其中有幾點還蠻有感觸的
首先是對他人有利,有些公司會把自己的目標定成:「XX界的第一品牌、領導品牌」,作者的吐槽也很直接:「做到第一只是對公司自己有利,這是很自我中心的想法,對消費者以及大眾的利益一點幫助都沒有。」
這讓我想到之前我的頻道好像也曾想過成為第一名的吉他教學頻道,真的是被當頭棒喝,成為第一,只有對我自己很重要,對觀眾來說一點都不重要,這完全不能拿來當做玩無限賽局的崇高信念。
再來,崇高的信念要是一種狀態,而不是一個特定目標,以最簡單的比喻來說,就像是 減重5公斤 VS 保持健壯的身材,當你減重5公斤完成以後,目標就達成了,這其實是有限賽局的思維,但是保持建狀的身體就不一樣,你必須一直維持下去。
書中也舉登月為例子,登月計畫不是崇高的目標,因為任務達成以後就沒了,但是探索太空是崇高的信念,因為這項信念需要一直持續下去。
最後,崇高的信念要讓可以讓大家加入,讓大家可以為這個共同的目標奮鬥
這一點也是直接點醒我,一直以來,我都很苦惱頻道的一切都要自己來,我想要找人一起來共同完成,但又不太信任把工作放出去,其實想一想,那是因為我的頻道沒有所謂「崇高的信念」,到目前為止,這個頻道其實就只是在服務我自己而已,就只是滿足我自己的成就感,所以沒有辦法找人加入,或者是找人加入的話,也只是想付錢了事,並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一個號召和理想。
相反的,如果我的頻道真的有崇高的信念,當別人要加入時其實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因為大家可以共同為目標奮鬥,而不只是領錢工作。
4.你的Why不是崇高的信念
本書對「崇高的信念」做了非常多的說明和辯證,其中「你的為什麼(your why)」也是一個大家很常跟「崇高的信念」搞混的一件事。
記得我之前上過Zoey的Brand your life課程時,有學到說要去找到自己的為什麼(Find your why),也就是你一開始為什麼會想要經營頻道,但這個是很個人化的理由,也只是個起點。
但崇高的信念則不同,它反而像是你的終點,一個你還未達到的狀態,一個值得奮鬥的理想未來,一個大家都願意一起奮鬥的未來。
每個人可能有不同的Why,但是會有個共同的信念,就像一些團體,每個人當初加入的理由都不同,但是大家努力奮鬥的目標都一致
回過頭來想想,我很常強調我的Why,強調我當初為什麼要做頻道,在學習上遇到什麼挫折巴拉巴拉的,這些已經講了不下十次了。
但是,我卻很少去思考,我未來要走向哪裡,頻道的信念到底是什麼,我還真的不太清楚。
這也可以說明,為什麼我總是有點隨波逐流,喜歡跟風跟來跟去,最後又好像待在原地一直繞圈圈走不出去。
靜下心來,我想了想自己平常很喜歡的一些品牌,一些還沒到上市公司規模,但已經團隊化的品牌。才發現其實他們也都有一些中心思想和一些信念商業思維學院:傳遞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商業知識大人學:強調相信思考,勇於改變林果良品:強調發揚台灣手工皮鞋工藝有肉Succuland:想把多肉植物各種形式的美好分享給大家,分享種植經驗、以及對於美好生活的想像。
他們的框架都夠大,都可以容納其他人的加入,所以才有辦法組成團隊。
想想自己,其實好像就只是一直追求觀看數、訂閱數還有獲利等等,這些都只是在成就自己,而不是在推動一個信念。
對於未來想去的地方、還有崇高的信念,原來我從來都沒思考過…
5.未來要走向哪裡?
回顧自己這幾年頻道的走向,逐漸變成一個很無聊的吉他教學頻道,頻道名稱幾乎可以改成「Wen教你彈吉他」,但我想頻道不應該是這樣的,成為一個專業吉他老師,並不是什麼崇高的理想,這還是比較個人,比較自利取向的目標
我想了很多理念,但目前都還不是很確定,卡關之處,我又回過頭去想想生活中感動的事物,於是我又想到了Kinfolk,有人說Kinfolk是假掰文青雜誌,我不否認,但是在咖啡店花一個下午看Kinfolk的書真的是很享受的一件事,你可以感覺到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質感、更美好了、更有意義了。
我自己收藏了三本Kinfolk的書、Business、Home以及Garden,不得不說kinfolk對我的影響很大,你可以發現我的頻道字體和kinfolk類似。
於是我就會去想,如果Kinfolk出了一本「Guitar」,讓他會下什麼樣的副標、內容會怎麼樣去編排?什麼樣的人會想買這本書?他們又會想從這本書當中看到什麼?
想一想之後,我頻道設定的理念大概是:帶你體驗吉他的美好
說真的,一般人彈吉他,真的就是求一個「爽」字而已,當然這樣講是粗俗了一點。
彈吉他,是一件享受的事情,那麼經營的方向就該朝「極致享受」去邁進。
不是說什麼樂理啊、基本功啊不重要,而是這些東西都還是要為「極致享受、體驗美好」這個目標來服務。
不是每個人學吉他都是要當吉他大師,要靠音樂吃飯,但不可否認的,每個彈吉他的人,最一開始都是在追求快樂、追求一個爽度。
總結:試著用無限的角度看世界
最近因為疫情的緣故,應因醫院降載,平日工作loading少很多,但是我在頻道上也沒有卯起來衝刺,也是整個降載,開始做的很隨性。
閒暇時不是看看書,就是在研究買車子的事情。反而在研究買車子的時候,有些揶揄各車廠的文章真的會讓人會心一笑,像是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福斯:源自於對修車的熱愛
我想了一下,自己經營一個吉他頻道,其實也是源自於對吉他的熱愛吧?
經營頻道三年多,也看過其他很多人的不同經營方式,有的人是沒賺頭的事情就不做,有的人是你沒有訂閱我,我就不給吉他譜。
想一想,有多久沒去做一件事情,只因源自於對吉他的熱愛了?
我又想到我高中國文老師在上課揶揄學生的話:「你們雄中的學生啊,真的很奇怪,給你們一個梯子,你們就一直往上爬,也不管梯子上面有什麼,就是一直往上爬。」
那時候我覺得這位老師很討厭,上課不教我們考高分的秘訣,在那邊瞎扯蛋。
但現在想想,一次段考多得了十分有什麼用嗎?以「有限賽局」的角度去看,或許很有用,因為國文多個十分,名次可以大幅往前。但以「無限賽局」的角度去看,這真的不重要,找到人生的目標,比考試多考十分重要太多了。
關於頻道,我也慢慢體會到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對於吉他的熱愛,不應該侷限在頻道和影片上面,還有很多方式可以去完成對吉他的熱愛,以及分享這份熱情給大家!
推薦這本⟪無限賽局⟫給同樣經營自媒體,但感覺到有點卡關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