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自由實踐版⟫讀書心得:財務自由和你想的不一樣

上週末在誠品書店看到一本新書,叫做⟪財務自由實踐版⟫,稍微翻了一下,覺得內容很新穎,因為這本書不只提到財務和投資,更提到「工作」。

⟪財務自由實踐版⟫讀書心得:財務自由和你想的不一樣
財務自由實踐版 讀書心得

上週末在誠品書店看到一本新書,叫做⟪財務自由實踐版⟫,稍微翻了一下,覺得內容很新穎,因為這本書不只提到財務和投資,更提到「工作」。

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幫助我們達成財務目標,是這本書獨特的切入點,翻到書的前面發現綠角還有幫這本書寫推薦序,我二話不說就買回來看囉!


看完書以後,我對財務自由又有了不一樣的想法,顛覆了一些我以前對財務自由的迷思,以下來和你分享:

迷思一:追求財務自由=追求不用工作的人生

出社會工作的頭幾年,多多少少會被「財務自由」這個概念給迷住,這意味著,只要擁有足夠的被動收入以後,就可以不用再工作了

聽起來很爽很歡樂

但這背後隱含了一個概念,那就是你現在的工作其實非常無趣,或者是,你現在的工作只帶給你金錢,因此你想要早點逃離它,覺得工作只是在為五斗米折腰。

對大多數人來說,上班工作是一種忍耐,忍耐無趣的同事、討厭的老闆、機車的客戶。

上班很無趣,但是投資很有趣,只要哪一天買到飆股,就有機會一夕致富、財務自由。


但讀完書以後,我了解到

財務自由是讓你在工作上有選擇的自由

但是實際上,一份工作可以帶給我們的不只是金錢,它也是我們生活的重心、帶給我們社交上的連結、價值感還有成就感,有些東西是要靠工作才能帶給我們的。

財務自由是讓你在工作上有選擇的自由,你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去選擇想做的事,而不必為錢煩惱。


前陣子威力彩獎金上看15億,很多人都做著發財夢,想著中獎以後要怎麼使用這筆錢,

我那個時候的願望是弄一間吉他的實體店面,然後把我的吉他頻道更加規模化。

我發在IG上,有網友回覆說:「中獎的第一件事情怎麼不是辭職?」

老實講,我還真的沒想到說要辭職,因為工作確實給了我很多金錢以外的價值。

如果你已經做著一份你喜歡的工作,而這份工作帶給你的不只是金錢,就算財務自由了,你還是會想繼續工作的。


迷思二:我要等到財務自由之後,才能做我想做的事

關於財務自由,一般的觀念是:「財務自由以後,我就可以做我真正想做的事」,這其實就跟老一輩說的:「等我退休以後,我要幹嘛幹嘛…」類似。

但有些人會把這句話倒過來,變成:「如果還沒財務自由,我就不能做我想做的事

有些人會更直接,變成:「我也不知道我想要做什麼,反正我先追求財務自由


每個人的財務狀況不同,如果真的要以財務自由為首要目標,那可能會犧牲掉很多人生中重要的事情,而且為了提早達到財務自由,你可能會去嘗試一些高報酬但高風險的投資工具。

急於致富,是種很可怕的心態,會讓我們做出非理性的決定,慘賠收場。(我也是曾經是被割過的韭菜啊)


比較好的做法是:

無論財務自由與否,你應該現在就開始去嘗試做你想做的事

嘗試去做適合你的工作,這也是這本書所強調的觀念。

怎麼樣知道現在的工作適不適合自己?⟪財務自由實踐版⟫的第三章就在探討這個問題,書中用五個面向協助你檢視自己的工作,分別是:

1.你是否獲得價值?
2.你是否在增加價值?
3.你是否在增加個人的市場價值?
4.你的職務是否符合個人價值觀?
5.你覺得自己有價值嗎?

每個面向,書中都列了很多問題幫助你思考:

例如:

#你對你行業所關注的主題感興趣嗎?
#你是否發現自己在閒暇時間會閱讀行業發展的相關訊息,還是並不關心
#當朋友和家人在社交聚會上詢問你的工作時,你是很興奮地談論你的工作呢?還是會很快轉移話題?

在理解我們自己對工作的期待之後,書中也提供了三大方向,讓你可以更接近你心目中的理想工作,分別是:

1.微調工作
2.發展副業
3.換工作

這三個面向,作者每一個面向都花了一整章的篇幅來講解,真的非常實用。

看完以後,我覺得我自己比較像是走「發展副業」這條路線,利用下班的時間經營自己的吉他頻道。也確實和書中提到的一樣,在發展副業的時候真的可以學習到很多原來工作中不會學習到的新技能,真的是非常的有趣。🌟如果你對發展副業也有點興趣,可以參考這本⟪你可以不只是上班族⟫,裡頭會帶你一步一步從零開始,用27天的時間做出可以獲利的副業,非常的實用!


迷思三:工作=領死薪水

大部分推廣財務自由的書籍或是網路文章都會提到:

工作就是在領死薪水,賺取被動收入才是王道

但是,被動收入真的是像字面上所說的「被動」嗎?


你可以去觀察一些,那些聲稱達到財務自由的人,他們花了多少心力在維護他們所謂的「被動」收入?

如果是房子出租,總要去收個房租吧? 再來房子本身也要花心力去維護,如果自己沒有時間去維護,還是要花錢請代租管來維護。

再來像聯盟行銷,一篇文章不是寫完就沒事了,還是要定期去更新,才能維持良好的SEO排名?

還有賣線上課程的,你去觀察一下,那些老師們花了多少心力在經營社群媒體還有推廣課程?

而這些「維護」被動收入的過程,不也算是一種工作嗎?


所以,工作是有分別的,並不是所有工作都是領死薪水。

如果你的工作是單純的用時間換金錢,讓當然是領死薪水,因為你有做工就有錢,沒做工就沒錢。

但是有些工作是可以做一次工,領多次薪水的,像是作家出書、歌手出唱片等等。

所以我們該做的,不是不工作,而是去思考,如何將自己的專業規模化、數量化,讓我們可以做一次工就有多次的效果。

而最基本的工夫就是寫文章,一篇文章可以持續的讓別人看見,就會有數倍的效果⭐️
關於寫文章,我覺得⟪精準寫作⟫是本非常好上手的書籍⭐️
如果想要將自己的專業規模化,脫離做一份工領一份錢的困境的話,可以參考大人學的⟪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作法⟫


總結:最有價值的資產,是你自己

人力資本和財務資本的演變

上面這張圖是⟪財務自由實踐版⟫書裡頭出現的一張圖,這張圖我在上綠角的課程時也有看到過,印象非常深刻。

簡單來看,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靠人力賺取資本,當我們老了,沒有體力工作的時候,我們用賺來的資本產生被動收入,靠這些錢滾出來的錢渡過晚年。

但更深一層的意涵是,那些財富你現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其實就在你自己身體裡,你所值的價值,遠遠超過你現在銀行存款帳戶上所能看到的,只是時間還沒到,這些價值還沒有轉換成金錢罷了。

這也提醒了我,不要被外面那些急於致富的東西給蒙蔽了,該專注在自己身上,聰明的工作,好好的提供價值給這個世界,我相信不是你追著錢跑,而會是錢追著你跑!

⟪財務自由實踐版⟫ 博客來連結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記得點擊下面的拍手,我可以透過拍手獲得實質的回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