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學課程心得《職場大人學》:所謂「認真上班」和你想得不一樣
上完大人學的職場大人學後,真的是盪氣迴腸、餘音繞樑

上完大人學的職場大人學後,真的是盪氣迴腸、餘音繞樑
這一個月只要有空檔,像是搭車中、走路中、發呆時,都在用課堂中學到的「看懂局」的方法,把這幾年職場上遇到的事情想過一回,想著想著,都會有一種:「阿阿阿! 原來是這樣啊! 難怪事情會這樣發展」
其實上完課的當晚我有很快的寫了一篇心得,當然那篇寫的比較公開光明一點
而這篇心得大概是花了一個月慢慢消化後寫的,有些部分就比較黑暗一點,比較不適合在檯面上講
以下簡單分享一些上課的心得,但個人還是覺得,有機會的話真的要去實體聽Bryan上課、實體和同組同學互動,真的會帶給你相當震撼的感受
局的思考
上班的本質是什麼? Bryan提到「上班」這個概念在人類歷史中其實非常新穎,大概從工業時代才開始有「上班」這個概念,在這之前,根本就沒有所謂的上班族,其實每個人都是自由工作者
這段思考真的很棒,帶大家跳脫出來發現原來「上班」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中,並不是必須的,以前的農夫、工匠根本不用進公司上班,都是在家工作。
而現代人之所以要上班,背後一定有一套底層邏輯和基本規則,搞懂這項底層邏輯,就是能讓你在職場中順利發展的關鍵
而這個關鍵其實很基本,就是
「合作互惠」
但這項關鍵,自己在進入職場多年,卻沒有人真正說清楚,反而是有很多似是而非的觀念到處流傳,像是「做人比做事更重要」、「好好扮演螺絲釘」、「新人就是要做雜事」,讓人霧裡看花
其實上完課以後,都會有點腹黑的覺得,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會不會是一些比較有權謀的人刻意放出來的,一些沒有判斷力的人如果真的相信這些概念,最後下場就是做牛做馬讓自己變成苦主
雜事做多了,終究只是雜事
記得三四年前,某一次跨部門的晚宴聚餐,各部門的主管要上台自我介紹,記得我們主管上台介紹的時候,半開玩笑的說:「我的專長是打雜,部門內的雜事都是我一手包辦」,當時我幼小的心靈其實有點受創,會覺得說當部門主管居然是在打雜?
後來過了幾年,我們部門主管又被拔掉幾個功能性組織的主管職位,再過沒多久主管就離職回家鄉自行開業了,當時我真的看不太懂,想說事情怎麼會這樣發展,可是上完職場大人學後我回過頭來想,一下子就秒懂了
即使成為主管,如果無法篩選出核心工作,而只是做緩衝工作,終究會被貼上無法提供價值的標籤,那高層當然就是請更有能力、更有產出的人來做事
工作即使等價,也不等值
自從升上主治醫師,開始有了部份安排工作的權力,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去安排工作。基本上工作會用「節」為單位來做評估,一節就是一個上午或是一個下午。
基本的判斷就是計算說一節會有多少酬勞。但這部分就非常tricky,因為就算給的錢是一樣的,本質上卻是不一樣的。
一開始我其實沒有很注意,只覺得每項工作都要做到100分,不管那一節的酬勞是高是低,都要給他做到最好。
但直到某次工作的調動,自己辛苦認真做到100分的工作就這樣被端走,我才真的深刻體悟到,真的不是每項工作都一樣,有些工作的本質就是緩衝工作,你努力把他做到100分、甚至120分好了,也不會為職涯帶來任何加分
學會分辨手頭上的工作,也是我想要花錢去上職場大人學的主要原因,因為真的太痛了,而且我很明白的知道,不帶判斷力一視同仁的方式去做工作,一定會很痛苦。
提升的關鍵在於主動分配資源
關於盤點手上的工作,課程中Bryan用圖表說明其實職位越高的人,在職場上其實是做越多好工作(核心、形象工作),而Bryan也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那就是你要靠自己去調配工作內容,讓資源都分配在高回報的工作上,職位才會得到提升,而不是等著職位提升再想說手上可以拿比較多好工作。
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操作上,你必須先要有足夠的職場判斷力,才能夠辨識出哪些是高回報的工作,然後把它做到頂尖,而且對於低回報的工作,你也要抓到重點把他做到「剛剛好」就好。
別拿加薪當作職涯的KPI
「別拿加薪當作你職涯的KPI」,當我在課堂中聽到Bryan說這句話的時候,心底震撼了一下,確實社會上很喜歡直接比薪水,薪水高的似乎就比較厲害,但在職場上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在我升上主治醫師之前,我上班的態度就是很一般上班族的態度,把份內工作就好,多一件事不如少一件事,反正每年都會依年資加薪,然後生活的重心其實都放在經營YouTube頻道,架網站賣課程賺了一些零用錢
但是當我升上主治醫師以後,我就發現真的不能用這種心態來面對職場了,職場其實也是某種個人品牌的經營,但是我一直不太曉得它的邏輯和KPI是什麼
如果不能用加薪當作職涯的KPI,那麼要用什麼?
Bryan提到:
職位的提升才是關鍵
一開始我也會想,我就安安穩穩做好我份內的事不就好了嗎? 可是當我上完了兩個整天的職場大人學,知道整個職場的底層邏輯和遊戲規則以後,就會知道Bryan說的是對的,可以說,如果你真的了解職場是怎麼一回事,並且按照規則好好的去運作的話,那你的職位一定會提升,就像你用正確的方式去澆灌果樹的話,最後就會結出果實
認真上班的典範轉移
我自認在工作上還算認真用心,至少打混摸魚偷雞摸狗這種事情是絕對不會做的,但所謂的「認真上班」到底是什麼呢?
課堂來到第二天下午,Bryan講完最後一張投影片到時候,我內心突然有點感動,眼角還有點泛淚,覺得說:「啊~原來這樣才是認真上班啊!」
假設把職場比喻為棋局,那個感覺就像是你以為你在下圍棋,非常努力的下但是怎麼樣都下不好,然後終於有人提點你說,你在下的其實是五子棋,真正的獲勝條件是要把五顆棋子給連起來,真的是豁然開朗
後記
距離上完課到我撰寫完這篇心得,時間大概也過了一個多月了,你會說在工作上到底有什麼變化嗎?我會說真的沒有「立即」上的變化,至少你的薪水職位這些真的不會說你上完課馬上就有變化
但是你看事情的角度,也就是「大局觀」會好非常多,上完課以後,我運用課程內提到的同理心地圖這個工具,把工作上覺得比較難搞的對象都分析了一輪,也把部門內的同事依照配合度、判斷力、工作力等等簡單分析一下,然後又把自己手頭上的工作和各種業務又分析一輪,了解自己目前的狀況到底如何
大局觀建立好後,就會發現一些事情的發展真的都在意料之內,特別是人事變動,真的都是有跡可循
另外更開心的就是,一些可有可無的飯局,現在都可以很有底氣的推掉和拒絕了,因爲有了大局觀就自然有能力去分辨哪些是該去的飯局,哪些其實不用去。
把省下來的時間多陪陪家人或充實自己,多好呀!
過去大人學課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