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北吉他講座舉辦心得

上個星期日(1/31),應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的邀請,再次到青發處舉辦吉他講座。

2021台北吉他講座舉辦心得
台北青少年發展處吉他講座舉辦回顧

上個星期日(1/31),應台北市青少年發展處的邀請,再次到青發處舉辦吉他講座。

距離上次舉辦講座也隔了4個月了,這次我在收到青發處的邀約Email後.也是馬上就答應,因為實體講座真的是能夠最快取得教學反饋的地方,所以就算這個月我待在高雄,扣掉北高來回車錢後根本沒賺多少,我還是要接這次的講座。

由於上次的講座是我人生第一場吉他講座,最後算是慘烈收場,這次我做了許多調整,也加入許多新的東西,確實帶來好的成果。

以下就來回顧一下我這次講座所做的改變,以及狀況如何🏷文章大綱
1.這次講座所做的改變
1.1招生
1.2課程/講義設計
1.3使用kahoot做前測
2.需要改進的地方
2.1器材穩定度
2.2教學素材
2.3協助調整吉他
3.學員給講座的評分
4.總結:實體講座的魅力


1.這次講座所做的改變

1.1 招生

這次講座結束後,我深刻的體會到一個講座成不成功,招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上一次講座是由青發處負責宣傳講座,所以來的人幾乎都是原本青發處的學生,或僅僅是路過青發處的學生,他們可能才剛「準備要開始學吉他」。

而這次講座因為我已經有過辦講座的經驗,我就比較有信心,所以在青發處的網站開放報名以前,我就先在instargram發個幾篇限時動態宣傳,結果效果出奇的好,30個名額估計有一半是原本就有在追蹤我的觀眾,他們的吉他程度確實好很多,也對我的教學方式比較熟悉。

不過這次講座我還是沒有大肆宣傳,畢竟青發處辦的活動還是有其公共性,政府出的場地和講師費,當然還是要讓所有人都享受到這樣的資源,如果名額全部都被自己的觀眾給佔滿,就有點公器私用了。


1.2課程/講義設計

我這次講座的設計可以說是砍掉重練,因為上次做的實在是太自high了,變成上課上到一半就直接崩潰。所以這次我把一整天的講座弄的更有彈性,以因應未知程度的學生。

簡單地說,以最簡單1分、最難 10分來說,我上次的講座的內容難度是5–6,這次講座的內容是難度2–7,我可以直接根據當天學生的狀況去調整我哪邊要多講多,哪邊要少講。

再來是這次講義也做的比上次好很多,上次我在講義挖了很多空格,希望大家上課的時候填,但我發現那樣只會拖慢上課進度,這次我直接把一些重要的東西都列在講義上,下去巡堂的時候,也可以直接指著講義上的資料跟同學講解,方便很多


1.3 使用kahoot做前測

上次講座大失敗後,我就一直有在思考,講座到底要怎麼做才會好,其中大人學的Joe有一篇貼文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到要把講座講好,不是費勁心思去想一堆有的沒的遊戲,而是要把內容弄好,弄到就算沒有那些遊戲,台下的人也能夠好好聽完、聽懂


這次我在講座一開始弄了個Kahoot遊戲,重點不是要讓大家玩,而是要弄一個前測。一方面讓自己知道上課的同學程度如何,一方面也是讓同學大略知道,今天到底要學些什麼。

結果kahoot的效果出其地好,因為跟請大家舉手回答問題比起來,在手機上按螢幕選答案真的簡單許多。

以下整理這次kahoot測驗大家的答題狀況,有些真的還蠻搞笑的!

第一題主要是看大家學吉他多久了,有4個回答大於三年,算是老手了!不過還是有11個人剛學一年,算是新手。

這一題其實沒有什麼用,因為我上次講座時也問過學員有沒有學過其他樂器,但是有學過樂器並不代表樂理會比較好比較理解和弦概念那些,之後這一題應該會刪掉。

沒想到居然有6個人選謝震廷,我想他們應該是沒聽過謝震廷吧!!

D選項是曼陀林,不是樂器

這一題答錯的,只能說真的才「剛開始要學吉他」,下一題也是一樣


這一題考驗的是大家的指板概念,和前面那一題對比,就可以很清楚的發現,有些人是只會按和弦,但根本不知道自己按的是哪些音

這兩題考驗的是大家對基本節奏圖和指法六線譜的認識,比較奇怪的是刷法比較多人聽錯

最後這一題其實也是沒有什麼參考價值,因為在問卷裡面,學員覺得學到最多的根本不是自己在課程一開始想學的。


2.需要改進的地方

雖然說這次講座整體比上次順利許多,但還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下分別說明:

2.1器材穩定度

這次我一樣是用lava me2來上課,問題是上課前在捷運上搬運吉他的時候,因為他原廠的吉他提袋設計不良,造成吉他滑落撞到地面,高度其實也不高,大概就十五公分而已,結果在我上課打開琴袋一看,吉他的屁股已經破了一個洞,導線的插孔就這樣掉進去了。

真的扯爆,沒想到碳纖維的吉他是如此不堪撞擊,最後我好不容易才把導線插孔抓出來,插上導線,不然我整堂課就要在沒line in的狀況下上,真的很可怕。

有了這次崩潰的經驗,我要嘛就是想辦法把lava me給修好,不然就是要在弄出一把可以插電的吉他,不然器材不穩定的話,上起課來真的會膽戰心驚。

仔細看吉他屁股的地方破了一個洞

2.2 教學素材

這次我遇到比較大的問題是教學的素材,例如說要示範某首歌,或是請大家練某首歌的時候,我都要跑去網路上找譜,然後放到螢幕上給學員看。

我想比較好的做法會是把譜先弄在講義裡面,方便同學翻閱。不過這真的又牽扯到自己平常有沒有在累積自己的吉他譜集,如果平常累積夠多,弄講座的時候就會輕鬆許多。

再來就是示範歌曲也是要挑過,因為課堂上有將近一半的同學是壓不好封閉和弦的,所以如果練習的歌曲如果要用到封閉和弦,對他們來說就會非常痛苦,這些也是準備講座時要注意的地方


2.3 要協助同學調整器材

這次上課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同學的吉他弦距是過高的,或是手機沒有辦法下載調音器調音,導致他們手上的吉他根本不適合彈奏。

我想比較好的作法,是老師應該要攜帶六角板手、調音器等等器材,然後找個時間把學生手上的吉他調整一下,這樣學生上起課來才會更舒服,才不會彈一彈手就很痛彈不下去了。


3.學員給講座的評分

這次我一樣在上課後請學員填寫了課後問卷,請學員回饋會不會推薦這堂講座,以計算NPS分數

算一算講座的NPS分數,這次的評價比上次好很多,NPS從21.7分進步到47.9分,真的是太開心了


接下來我根據NPS問卷,再去細分我這場講座的「A-Ha moment」到底是什麼,以及那邊最需要改進:

首先來看看評分給9–10的人,他們覺得這場講座哪些部分最有用:#樂理變的更清楚#Solo,音階和鄉村風的掌握度#上午場很實用 很喜歡 下午太難了 我程度不夠哈哈哈#對吉他有更多認識,以及可以帶回去跟社團同學分享#入門的流行歌編曲#基本架構理解,對自己需要加強的部分更清楚#看了老師的頻道那麼久終於當面見到老師了好開心#讓我了解還有很多東西是需要學習的#更精進吉他技巧#學到各個曲風,一些solo技巧

接下來看看給7–8分的人,看看他們覺得需要改進什麼:#刷和弦節奏的時候盡量避免封閉和弦,可以找和弦簡單大家都會的歌例如不愛我就拉倒,因為在沒有學很久的情況下彈封閉還是太有挑戰,也可以加一個移調夾的使用來把內容交給我們,然後老師講話的時候沒有麥克風聲音上還是偏小有點可惜放音樂的時候也是#增加基礎的東西,減少太深的

其實有很多給7–8分的人並沒有留言給建議,這很符合給7–8分的人的特質,因為他們對這場講座算是保持中性的態度,不好也不壞,有點無感,但其中有一兩位給出建議,這樣的建議真的非常珍貴,是講座能不能持續進步的關鍵


總結:實體還是有實體的魅力

這次的講座Run下來,我真的覺得實體還是有線上難以取代的地方,下課的時候會有學員跑來問我問題,或是找我聊天,其實我都超開心的,因為就是跟一群喜歡吉他的人聚在一起,聊一些吉他、音樂的事情。

講到吉他,眼裡就有光

有時候看到一群人自己聊起來了,我也會跑去參一腳,聽聽看他們在聊些什麼,交流一些情報。


這次的講座因為是辦在寒假,還真的有不少中部的學生跑來台北參加,雖然說講座沒有收錢,但是光這車馬費就不少錢呢,也有許多學員在課後跑來找我合照,還有人拿出了自己的吉他筆記問我問題,真的是很感動。

總覺得弄講座比上台表演吉他更坦蕩蕩一些,因為講座不會像表演一樣要練到完美,我只確定每一次講座都要弄的比上一次更好,期待下次有講座機會時,可以弄得更棒更好!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擊下方的”Like”支持我,我可以透過”Like”得到實質的回饋,繼續產出更多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