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能力=思考能力

你無法靠一篇threads貼文就想通一件事

你有沒有發現在網路上,很多人只會在留言區留一小段片段、沒有前後文、不知所云的句子。例如說這一則關於台積電高雄廠的新聞,下面就有這些留言:

A網友:
外媒都說台灣電力不足

B網友:
跟群創一樣 蓋起了在裡面打羽球

C網友:
P1&P2相繼成廠,P3會蓋嗎?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更多的在社群軟體上、討論區、PTT都有類似的情況。

在網路上發言實在是太簡單、又太不用負責了,導致很多人根本就是沒經過大腦就發言。

你可以想像一下,你在公司會議中,主管要請你comment會議內容,然後你只講了這樣一句沒頭沒尾的話,你覺得其他同事會怎麼看你?


寫作長度等於思考的解析度


最近在聽曼報podcast,Manny和Angela分享他們在使用各種LLM的心得,其中就有提到一個字「context window」,也就是你給AI一個prompt以後,它產出回應的文字內容量。

context window越大,輸出的內容也越多,也可以得到比較細節的結果。

其實這就很像你在用AI產圖一樣,一開始在用AI產生圖片的時候,都是很模糊的,然後隨著現在模型的進步,context window變大了,你得到的圖片就會越來越清晰。

你可以說是因為模型進步,或著更直接一點說,模型變聰明了。


回到寫作上,你會發現網路上有很多人是寫不出長文的,他的只能寫短短的句子,甚至連寫出一個完整的段落都沒有辦法。

你可以說,是因為他的寫作能力太差,雖然他思考的很完整,但context window太窄,沒有辦法寫出長文。

也可以反過來說,根本原因是因為他的思考能力太差,無法把事情想得很清楚、完整、透徹,所以只能寫出短短的句子。

我們其實無法分別是哪一種狀況,但可以確定的是,產出的結果都是同樣的低劣差勁


習慣寫短文,會造成思考不夠深入


之前我在thread上練習寫作短文,最後想要離開的原因也是因為我發現一直寫短文會限制我的思考。

我在thread上有固定的寫作格式,一篇文大概講三個重點,每個重點大概用2-3句話去說明。這樣的格式在threads上的反應還蠻好的,但其實對我的思考幫助不大,而且會讓我養成「還沒想清楚、想完整、想透徹」就發文的壞習慣。

我現在回去看我那個時期寫的threads短文,都會覺得說:「天呀! 也寫得太簡短太隨便了吧!」

所以現在還是跑回來寫部落格,訓練自己寫長文的能力,也是訓練自己的思考能力。

所以別再追求什麼threads上日更了,老老實實的寫部落格常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