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光說不練」更慘的,是「只練不說」
比「光說不練」更慘的,是「只練不說」!
最近遇到日更的倦怠期,開始自我懷疑,想說持續輸出真的有用嗎?
於是我讀了《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書,想了解高產出的人是怎麼看待「輸出」這件事的,看完以後,發現不輸出的話真的會吃大虧,以下分享三個你該持續輸出的原因
▌1. 輸出過才算是完整學習
你有這樣的經驗嗎? 在看一本書的時候覺得自己好像都懂了,但是隔了星期以後,書中的內容已經忘了差不多了?
作者提到,閱讀當下的理解,都只是短期記憶,書中的知識在你看過以後,要再兩週內運用超過三次,才會轉為長期記憶
而經典的費曼學習法也是強調輸出的重要性
單純輸入而不輸出,這樣的學習迴圈是不完整的,都只是自我感覺良好而已
輸入後也要輸出,這樣的學習完全整的
▌2. 光練不說真沒戲
「光說不練假做戲,光練不說真沒戲」,書中的這一句話真的非常經典
剛出社會的時候,真的會很討厭多說話、少做事的人,覺得自己做很多,只是沒說出來而已
但職場的地位其實是
說多做多 > 說多做少 >>> 說少做多
會輸出、會說話表達實在是太重要了,是要首重擺在前面的技能
很多東西你沒說出來,別人就真的當你不懂、當你沒做
▌3.有成就的關鍵在於輸出
書中提到,有成就的人未必是有過人的聰明才智,關鍵在於能夠快速、大量的產出
仔細觀察這幾年成長很多的個人自媒體品牌,真的都有大量產出的能力,像是瓦基、邦卡、朱麒、jemmy等等
他們聰不聰明?這不得而知
但很確定是,他們都有著大量的輸出,也正是這些輸出帶來過人的成就
相比之下之下自己的輸出真的是少太多了
以上就是分享三個書中提到要持續輸出的原因,厲害的人都不是等到很厲害才開始輸出的,而是因為持續輸出,才讓自己很厲害
就像健身房裡練的很壯的人一樣,他們不是變得很壯了才走進健身房
相反的,是因為他們選擇每天走進健身房,才讓自己有健康的體態
所以,嘗試開始每日輸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