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看一點新聞,少一點心浮氣躁
新聞有害身體健康
最近因為減少使用社群媒體、加上家中本來就沒有電視的緣故,接收到的新聞自然就變少了。
問我有什麼感覺,我覺得非常棒!
新聞很愛把雜訊包裝成「緊急又重要」的事情
但其實很多新聞事件,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今天看到wiwi的部落格提到用AI看新聞的,就可以發現新聞有多垃圾。
其實我們根本不需要知道那麼多雞毛蒜皮的事情,那些事情對你我的人生一點幫助都沒有,真的沒有。
我很喜歡《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這本書裡面提到的練習:
1.拿出一張白紙,寫下過去的十二個月,每個月你生活中做的最重要的決定、決策或生活事件
2.在這十二個你人生的重大事件下面,寫下那個月發生最重大的新聞事件
3.仔細觀察看看,兩者有沒有什麼關聯
你練習寫寫看就會發現,新聞對自己的人生真的是一點影響都沒有!
但新聞最愛寫一些騙點擊的標題,引起你的好奇心點進去看,浪費你的時間。
然後讓你覺得你要趕快做出反應,讓你想要有情緒、想憤怒、想嫉妒、想痛罵一頓。
但很有可能,其實在你的能力圈之內,一切都過得很棒。
不要看那種隨便產出的劣質文章
最近在投稿學術論文,來來回回也是跟審稿校對過好多次,我這才知道,原來要刊出一篇學術文章,要經過那麼多嚴謹的過程。
但相對的你看,記者寫一篇新聞會這樣審慎嗎?根本就不會!
很多新聞都是PTT、Dcard上隨便抄一抄,蒐集個正反方意見,一些資料也不查證就刊出了。
讀這些東西,你還要自己花時間去查證,去搞懂背後的數字有沒有加油添醋,有沒有偏差的取樣。
也難怪《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的作者魯爾夫.杜伯里會說:
看新聞無法讓你了解世界,相反的,它會讓你更無法了解世界
我也是看完《拒看新聞的生活藝術》以後,依照著作者的建議,更去關注一些學術的刊物,因為上面的文章是真的有人在審稿把關,而且其實更會接觸到該領域知識的前沿,而不只是三言兩語隨便去亂解讀數據。
以下是我現在很喜歡看的東西:
2.學術刊物
3.公司財報、年報、法說會報告
4.產業報告
5.政府公開資訊 (ex:環評報告書、都市計劃書)
我不敢說真些東西有讓我更真實的理解這個世界,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東西真的能讓我更理性的去了解這個世界。
新聞讓你遠離長期主義
你有沒有發現,新聞很愛關注當下發生的時事。
新聞的視角是短的、淺的、立即的,很少新聞會把視角望向未來、看向遠方。
就拿房地產新聞來說好了,新聞最愛關注這個月房價是漲還是跌,有沒有哪裡創高價,哪裏又賠售之類的。
但房地產交易的週期那麼長,5年起跳,這些新聞其實對你未來的賺賠一點影響都沒有,重點還是5年後,市場的走向如何。
而這些新聞都不會跟你講!
新聞看久了,你就會習慣用這種視角和時間尺度去看事情,反而讓你忽略真正重要,長時間來說會發生的事情。
總結:You Are What You Read
在2025年,我們早就進入資訊過剩的年代,不是以前那種欠缺資訊的年代了。
要讓自己變強,你要做的不是獲取更多的資訊,而獲取更多高品值的資訊,而在這之前,你需要做的是減少吸收低品質的資訊。
這就跟吃東西一樣,如果你光吃垃圾食物就吃飽了,哪裏來的胃容量去吃健康的食物呢?
為了讓你有更多腦容量去接收好的資訊,就先從拒絕低品質的資訊,拒看新聞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