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三角

金錢、時間、自我實現,你怎麼選?

今天看到了報導者的新聞,內容是訪問初代「直美」,但是後來輾轉跑去精神科發展的醫生的故事。

看完以後真的是感觸良多,因爲這篇訪問很實際的把醫療環境的現狀勾勒了出來,受訪者在每個環節都有其選擇的原因,然後產生了如此的結果。

其中有幾點我很想拿出來討論:


錢、假、自我實現


受訪的醫師提到,他在選擇職涯的考量就是錢、假、自我實現這三者去考量。

我覺得更好懂的表達方法是:金錢、時間、自我實現

受訪者當初選擇了直美,考量的就是把金錢這個面向拉到最高,然後犧牲時間和自我實現。

我不會說那是錯誤的選擇,考量到受訪者的出生背景(公教家庭),這樣的選擇是很合理的,那樣的薪水,確實可以帶來物質上非常多的提升。雖然說跟真的大富大貴比還差得遠,但已經可以比一般上班族舒服很多了。

對於那樣的出生背景,選擇金錢是很直觀的選擇,你可以很快的體驗到「變好」的感覺。


醫師不是只有金錢資本,還有社會資本


這篇報導裡面提到受訪者走直美,被同學和師長鄙視,被貼上「不入流的醫師」,甚至被另一半看不起。

這一段看起來很聳動,但我想說,實際上真的就是這樣。

這是因為醫師這個職業承載著很多社會的期待和責任,但也相對的,在社會地位上比較受人尊重。

如果你不願意承擔這些責任,只想獲取金錢資本,那當然會被鄙視。


聰明才智重要?還是風控重要?


除了受訪者本身,這篇報導裡還提到了受訪者的同學,當年包含他共有3位同學去走直美,1位做的風生水起,1位卻因為投資失利,提早離開人間了。

他對這位同學的描述很經典:

建中畢業,大學就會玩期貨,覺得他比我聰明...

台北上課和他相約,再見面時,見對方開賓士車、穿西裝、戴勞力士...

在另一個同學的婚宴上,大家提起他,後來自己出來開醫美診所,卻遇上疫情加上投資失利等打擊,而選擇離開...

我相信受訪者的這位同學一定是非常聰明的人,投報率很驚人的那種。但最後風控爆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我覺得這樣的人物,很常很常出現,每每出現,就一再提醒我拼翻身的下場,要我避開短線思維,然後好好體會真正的財富來自耐心


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不然,就多走點路吧


我其實覺得這位受訪者是幸運的,雖然他一開始走了直美,但後面居然還是繞回到自己有興趣的精神科,並且深耕發展,然後在金錢、時間和自我實現之間取得很好的平衡,這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但也非常感恩的事。

我記得大概兩三年前,參加了學會的什麼「青年醫師工作坊」,裡面有一個section是探討職涯選擇,然後我一看題目我就想離開了,根本不需要討論。

題目的大意是

如何有急診般的高薪、又有家醫科的生活品質、又能夠有自我實現呢?

這個題目的答案,就是空集合呀?怎麼還需要討論呢?

好啦~認真說起來,是真的有這樣的職位的,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讀《深度職場力》,但這絕對不會是職涯初期就會跑出來的選項

職涯初期,就是把握好一兩個大方向就好了,不可能三者全拿。

就我自己而言,金錢、時間、自我實現這三者,我擺在第一優先的是時間,或者更精確的是生活品質。我幾乎每天都可以準時下班,煮好健康的晚餐給家人吃,不值班不熬夜,每天好好睡覺。

我的選擇,是用金錢去換這樣的生活品質,我覺得非常值得。

所以我都很常跟後輩聊,好好想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一開始就想好,可以少走很多的彎路,過上自己滿意的職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