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錄取,未必是件壞事
有些事情放長線來看其實是好的
昨天是科內的住院醫師面試,每年大概秋冬的時候,都會招募新的住院醫師,其實招募方式還蠻簡單的,就是有想要應徵的人會投履歷,然後我們就安排時間統一面試。
因為今年度要配和醫院的內招政策,只選了兩個院內的PGY,以下就暫時稱為PGY A和PGY B好了。
PGY A
PGY A算是表現蠻中規中矩的,就是長輩會喜歡的那種類型,在工作表現上很穩定,和人相處都很和善,很有團隊精神,然後在研究方面也小有成就,已經寫好兩篇論文準備要投稿了。之前來我們科輪訓的時候,表現也都很穩定,報告準備也沒有什麼問題。面試的時候,回答都很流暢,就是符合一般師長對住院醫師的期待。
PGY B
相比之下PGY B就比較那麼不典型,因爲之前和女朋友分手,導致國考沒過,然後會自彈自唱會創作會編曲,然後還製作了QRcode讓大家看去掃描聽他的創作,但對臨床就沒有太多深刻的想法。之前來我們科輪訓的時候,聊的最多的反而是自媒體經營。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面試的時候,講話有點冗長有點發散,例如說自我介紹的時候,非得要把自己家人都介紹一遍。
不同類型的人
其實兩個PGY,很明顯的就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PGY A的執行力比較強,有什麼想法,馬上就會去做,但PGY B就比較偏創意型的人,很有創意、很有特別的想法,但做起事來,細節就沒那麼到位。
過去,我會很習慣的去比較說,那個比較強,那個比較弱。但這次我不一樣了,改成去看兩個人的優點在哪裡,然後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科內現在缺的是哪種人。
我自己本身是在醫院工作,然後之前也有經營過Youtube,我就能深切體會到,不同工作需要的才能是完全不同的。在醫療場域,其實比較講究執行力,不一定需要什麼很有創意的思維,事情有做好、細節有顧到比較重要。可是像YT就不太一樣,至少就過去來說,創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夠有創意的idea,真的可以碾壓很多東西。
前往真正該去的地方
在面試PGY B的時候,大概講到一半,我就知道他大概不會上了,至少在我心中,我很明確的知道他目前不是我們科內要找的人,而後來大家討論的結果也是如此。
但其實以「個人」的角度來看,就是脫去我是家醫科醫師在招募住院醫師這個角色來看的話,我其實蠻欣賞他的,他的特質是很明顯、很強烈的,我完全可以想像他未來在某個舞台發光發熱的樣子。
所以雖然PGY B沒上,但我心中也不會有一種「啊!好可惜」的感慨,我反而會覺得,這樣的結果對他來說,反而是好的結果,讓他可以更接近他真正該去的地方。
沒有什麼是絕對的,相信一切都已經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