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翻身的下場
拚翻身,是一種危險的心智模型
最近因為不用手機版的社群軟體,多出了許多時間讀小說,目前在看費茲傑羅的《大亨小傳》,看到書中蓋茲比的故事,又讓我想到過去還在加密貨幣衝浪的時候,遇到一些光怪陸離的故事。
不想上班的急診醫師
在fomo dog社團裡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一位急診住院醫師,好像是R1還是R2,因為正好遇到加密貨幣最牛市的時候,進來一個月,很輕鬆就賺到超過他一個月薪水的數字,然後他就在社團裡嚷嚷說要辭職,全心經營加密貨幣。
那個時候剛好是2021年的10月,加密貨幣上一波牛市的尾巴,在接下來的三個月,比特幣跌掉40%將近腰斬,其他加密貨幣或是NFT更是迎來90%以上的跌幅。
但這還不是谷底,比特幣花了超過一年,到2022年12月才跌到谷底,而在谷底的價格是距離牛市糕點下跌75%。
如果那位急診住院醫師真的在10月辭職,全心經營加密貨幣,他接下來就是等著吃土一年。
吃土還是小事,還有的是想不開,賠上性命的。
可怕的是,我也曾經有一絲絲跟那位急診住院醫師同樣的想法。
「拚翻身」是個危險的心智模型
在魷魚遊戲裡頭,456名身負鉅額債務的參賽者,為了還清債務和獲得最終的456億韓元的獎金,自願參加了獲勝率只有0.219%,但失敗就是死亡的瘋狂遊戲。
我們旁人看起來,會覺得這些參賽者很傻很蠢,但是如果你身陷在當下的情境,你很有可能也會做出同樣的決策。
2002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丹尼爾 ‧ 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和「四象限型態」(fourfold pattern),就明確指出人類在思考上的缺陷和不理性之處。

而所謂的「拚翻身」,就是右上角、和左下角那兩個象限,當你有極低的機率可以翻盤,可能是贏到不可思議的高報酬,或是把輸的通通贏回來,也就是「這一把贏了,你就翻身了」,你就會無視風險的去選這個選項。
生活中的情境像是:
- 買個股被套在高點,卻還想說之後會不會有奇蹟似的翻轉,漲回來
- 投入一段糟糕的關係,卻還想說持續,看看會不會哪天好轉
- 把錢投入一個報酬率好到不得了的投資機會當中,無視詐騙的風險
- 高薪、不用經驗、學歷的海外工作
- 看了一部沒興趣的電影,想說還是看到最後看會不會變好看
在魷魚遊戲裡面,剛好就是這兩個象限的結合:
- 右上角: 還清所有債務
- 左下角: 獲得456億韓元
所以參賽者完全無視失去生命的這個龐大風險,進到一個超級不利的賽局當中,對於參賽者來說,理性的最佳解就是不玩魷魚遊戲,但因為這些思考上的盲區,大家還是跳進去一直玩。
會讓你瘋狂的機會,就勇敢放掉吧
丹尼爾 ‧ 康納曼提到的決策誤區,除了要避免陷入這樣的思考之外,我覺得更直接的就是避開這些會讓自己瘋狂、讓自己覺得可以翻身的機會。
因為當這樣的機會一出現時,你的頭腦就很難繼續理性去運作了。
以下是一些你已經陷入瘋狂的狀況
- 開始想說生活會有多麼天翻地覆的改變,像作夢一樣
- 開始看奢侈品、名牌包、豪華車
- 想說可以辭掉工作、fire老闆了
在這種狀態下,你會完全忽視風險,完全不理性的思考,然後把自己推入一個更不利的境地當中。
不要覺得自己很理性、自己的大腦很可靠。
丹尼爾 ‧ 康納曼已經告訴我們人的大腦就是這樣運作的,所以你要做的,是關注這些你的大腦已經失去判斷力的Sign,把自己拉回來。
持盈保泰才是長遠之計
和拼翻身相反的,大概就是持盈保泰,在做決策的時候,永遠保持餘裕、保持空間、保持彈性,絕對不All in。
因為All in的當下你就已經輸了,你的大腦、你的理智已經輸了,不用等到結果出來,你就先輸了。
所以不要想說拚翻身,當你有這個念頭出來,你就已經輸了。
找一個你可以穩當當80%贏下去的領域持續耕耘,才是長久之計
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