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數位成癮了嗎?檢查看看是否有以下3個症狀

你可能早已接近數位成癮的邊緣,但不自知

本文是2024年在Threads上做日更寫作練習時的文章,因為反應很好,所以也PO到部落格上

你可能早已接近數位成癮的邊緣,但不自知

最近在讀《愈平靜愈有生產力》 這本書,裡頭提到數位世界如何透過多巴胺讓大腦逐漸上癮,讓你越來越焦慮、越來越沒有生產力,以下分享三個書中提到的數位成癮症狀

▌1. 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滑社群媒體

書中對於多巴胺成癮的描述很深刻,當你的身體已經習慣高濃度的多巴胺時,只要濃度一下降,你就會反射性的想要讓濃度再次提升

而睡覺的時後,你的多巴胺濃度會逐漸下降,所以一起床時,你的身體就會覺得「不行,要趕快增加濃度」,於是就反射性的去拿手機開始滑社群媒體

這真的是很典型的成癮症狀,跟菸癮幾乎是一樣的,評估一個人的菸癮大不大,幾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

  • 起床後多久抽第一根菸? 越快開始抽菸癮越大
  • 早上第一根最難放棄嗎? 是的話菸癮越大
  • 起床後一小時,是整天抽最多的時候嗎? 是的話菸癮越大

你會發現,這些問題的背後不是在問你「心理上」有多想抽菸,而是在評估你「生理上」有多依賴尼古丁

所以數位成癮不只是「心理上」,更是「生理上」的對大腦造成影響


▌2. 透過反覆查看數據來增加自信

數位世界有非常多的數字,而看這些數據可你讓你自我感覺良好,讓你感到有自信

作者提到他會反覆查看有多少Email,自己的書本銷量如何等等,但這些數字根本不需要「每天查看好幾次」

我發現我自己也會做類似的事情,像是反覆查看頻道的流量、最新影片的觀看數、讚數等等

每看一次數據其實都是在讓大腦分泌一些多巴胺,然後就會逐漸成癮,慢慢的注意力就逐漸變短

數位世界有無窮無盡的數字、股價、按讚數、追蹤訂閱數、觀看數等等

如果你一直查看這這些數字,就會逐漸遠離平靜


▌3. 在網路上尋找連結感

之前Jomen有發過一篇心得文,觀察說「如果網紅分手了,就會開始在限動上發Q&A」

這真是一語點破社群媒體的驚人之處

作者在書中提到,當你覺得空虛寂寞的時候,社群媒體馬上就能給你社群的連結感,讓你遠離真實世界的現狀

這讓我想到過去我一直在發限動時,其實心底想的是想要獲取別人的認可。而當我和家人住在一起以後,我就幾乎不發限動了,因為我的家人已經給予我足夠的愛與關懷,我不需要再透過社群媒體來獲得

透過真實世界來建立連結,更能帶給我平靜


以上就是我在《愈平靜愈有生產力》讀到有關社群媒體和數位成癮的危害,讀完之後我真的超級震撼,才發現原來「無聊就滑一下社群媒體」是多麽可怕的一件事情

如果你對這個議題也有些想法,留言和我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