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紐波特Cal Newport是怎麼寫作的?

從Cal Newport身上,我學到什麼寫作技巧?

讀過Cal Newport多本著作的我,對於他是如何成為暢銷書作家非常有興趣。

Cal Newport的正職是一名電腦科學的大學教授,但他著有多本的暢銷書,在台灣,他的譯作多以「深度」為開頭,像是:

  • 深度工作力 Deep Work
  • 深度數位大掃除 Digital Minimalism
  • 深度學習力 How to Win at College

在他的最新著作《慢速工作力》 當中,他其實有自我揭露,他成為暢銷書作家是刻意為之的,那是他的職涯目標,他是非常有系統的在達成這件事。

在書中他提到,他在讀博士班時,除了順利畢業的目標,他還給了自己額外的目標,就是要寫出一本書並投稿到出版社。

然後他真的做到了。


暢銷書作家的部落格在寫什麼?


我不可能直接模仿他去寫出一本出,但我可以學習他在寫短文時的基本架構,找到自己的不足處並加以改進。

因此我就看了一下他在部落格上都在寫些什麼文章。

以下簡單紀錄三篇文章

1️⃣
Productivity Rain Dances 生產力的祈雨舞

這篇文章以他的讀者來信為開頭,

提到某個專精在生產力的YouTuber,談論到現今很多的生產力工具根本就沒有用,認為回歸自然的節奏才是真正有生產力。

最後Cal Newport提出自己的論述,並且回響到自己的新書慢速工作力也是同樣的概念。

2️⃣
Tiktok在美國被禁止的新聞事件為開頭,連結到澳洲政府規定16歲以下禁止使用社群軟體。

最後作者提出「科技其實應該回頭」的論述。

3️⃣
一篇探討兩個在YouTube上專門拍極限類影片的youtuber的比較。

一個是走傳統商業擴張路線,從小倉庫搬到大倉庫、雇用團隊。另一位是維持低檔開銷,產量較低,但是維持高品質,效果仍然很好。

作者提出「數位中產階級」的論述,認為在數位領域你不用變成最大,只要打中一個Niche,就可以活得好好的。

以上,可以看到Cal Newport的部落格大致上遵循一個簡單的規律:

💡
1. 簡單但清楚的描述事件、故事、觀察到的現象
2. 提出自己的看法、想法或論述


差距在哪裡


稍微看過Cal Newport的寫作,再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發現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1.多輸出「自己的」想法、看法


Cal Newport很多文章都會輸出自己的想法,而非只是「別人說了什麼」或是只做簡單的資訊整理。

相對的,我自己在寫作上就很少論述,大多是說其他人說了什麼什麼,整理一些數據,但很少自己的看法。

這個在寫作文體上就有很明顯的差異,我有太多的上課心得、讀書心得,但都沒有什麼自己的想法。

這真的是極需改進的部分,也是這個原因,我才會想說要弄Wen的生產力實驗室這個部落格,因為我需要更積極的捕捉自己的想法,而非只是人云亦云

2.文章不用太工整完美


仔細看Cal Newport的部落格文章,其實都不會太長,大概就是1000字的長度。

我相信他在寫這些部落格文章時應該也沒有花很多時間。仔細觀察文章的段落格式,開頭和結尾也都很隨興,不會精雕細琢到像在寫一篇專業的SEO文章。

回到上一點所說的,部落個文章應該是要簡單紀錄和輸出想法的地方,做到80分其實就差不多了。

3.持續輸出


相信Cal Newport在工作上一定也是相當的忙碌,但他還是維持每個月更新兩篇部落格,這點是我需要加強的。

寫作就像肌肉,要越練習才會越強,即便是暢銷書作家,他還是會寫部落格,那身為新手的我,也一定要好好寫部落格來培養實力才行。


總結


以上就是整理我觀察到Cal Newport在寫作上我可以學習的地方,其實總結起來也不難,就是持續地去書寫「觀察/事件/故事 -> 論述/想法」,這樣就可以了。

我認為這樣會遠比在社群媒體或討論區和別人抬槓更能訓練寫作,因為在那種環境,通常只會鼓勵你用一小文字講一句聳動、酸溜溜的話,並不能幫助你把事情想得更完整,邏輯想得更通順。

如果你想要練習寫作,也試著用Cal Newport的格式來寫寫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