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生活動起來的筆記法:《防彈筆記法》 讀書&實作心得
更有生產力的筆記方法
今天想要來分享Esor的《防彈筆記法》這本書的一些心得。
會讀到這本書真的是有點機緣,以下分享我的一些心路歷程和操作心得。
1.為什麼想要重新學一個筆記系統?
如果有看過我之前的文章,大概會知道我主要是使用卡片盒筆記法和PARA筆記法來做筆記。會想要重新學習筆記系統,當然是受到一些刺激。
1.1 雷蒙的PAI筆記法
首先第一個讓我感到好奇的就是雷蒙的PAI筆記法,因為之前我在研究PARA筆記法的時候,就看過他寫過一篇文章不推PARA筆記法,然後認為他自創的PAI筆記法更好用。
但我研究了一下PAI筆記法,雖然還沒有開始用,就覺得頭很痛,因爲它看起來太複雜和龐大了。特別是雷蒙用Notion來處理筆記,用了很多的表格、資料庫、Emoji、狀態列表等等,太多干擾項目,很難只看文章就搞懂。
再來是仔細研究一下會發現,PAI筆記法是以「專案Project」為主軸,生活中每件事情都要用專案去展開,心裡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我果斷放棄了PAI筆記法,因為我很確定它不適合我。
1.2 Esor的防彈筆記法
我第二個想到的筆記系統就是Esor的防彈筆記法。
會想要試試看Esor的防彈筆記法,主要也是之前閱讀過他的《時間管理的30道難題》這本書,對我的幫助非常大,而且我知道Esor是那種實戰派的玩家,他不會像一些歐美作者給你一堆高大上的理論、故事、引經據典,但實作困難的東西。他給你的就是他自己實戰過有效,而且你也學得起來的招式。
再來是Esor的風格就是樸實無華,他在部落上看得出來他示範的筆記幾乎都是字,沒有一些看似很fashion,但其實很干擾的Emoji、塗色、動態欄位等等。
所以二話不說,我就下單買來閱讀。
2.顛覆我對筆記認知的「防彈筆記法」
以下分享我認為防彈筆記法顛覆我對筆記認知的部分
2.1 以任務/產出為核心,而非囤積知識
你在遇到什麼狀況時,會寫下一則筆記呢?
就我而言,這是過去我會寫下筆記的時機:
- 社群媒體上滑到一則很棒的文章,先複製到筆記軟體當中
- 開了一場會議,記錄下會議中的重要資訊,還有待辦事項
- 上了一堂課,把課堂中老師講的重點都記錄下來
你有沒有發現,這些筆記都是在「囤積知識」,其背後的邏輯都是:
「這些知識很重要,我以後可能用得上」
但是什麼時候用得上,其實也不太清楚。持續這樣操作以後,你的筆記軟體中就會充斥著各種「未來可能用得上」,但是「現在用不上」的零碎知識,而這樣的筆記系統就會逐步讓自己卡住。
如果你換過好幾套筆記軟體,應該就會發現到一個現象:
而「防彈筆記法」,就是從底層去解決這個困境。
筆記,是要為了行動、為了產出、為了完成任務而記。
只記錄「當前任務用得上」的資訊,捨棄其他不相干的資訊。
舉個例子,假設你想嘗試煮「番茄炒蛋」這道料理,那筆記可能會是長這樣:
準備食材:番茄、蛋、蔥
準備調味料:糖
料理步驟:
1.番茄切塊,切蔥白
2.開中火,蔥白爆香後放入番茄炒香
3.鍋中加水,蓋上蓋子,續中火煮滾
4.起另一鍋炒蛋致八分熟
5.將蛋倒回原鍋中,和番茄續炒
6.加入蔥綠、加糖調味,起鍋
那如果你在網路上看到一則關於「番茄去皮」的方法,因為跟這番茄炒蛋相關,就直接貼進去筆記裡面,變這樣:
準備食材:番茄、蛋、蔥
準備調味料:糖
料理步驟:
(番茄去皮:沸水中煮5分鐘....)
1.番茄切塊,切蔥白
2.開中火,蔥白爆香後放入番茄炒香
3.鍋中加水,蓋上蓋子,續中火煮滾
4.起另一鍋炒蛋致八分熟
5.將蛋倒回原鍋中,和番茄續炒
6.加入蔥綠、加糖調味,起鍋
把蒐集到的資訊當下更新到任務筆記中。
在Esor的書籍分享會中,他也提了一個很經典的問題:
1. 寫一則會議筆記,紀錄下開會時間和今天討論到的A專案和B專案的重點
2.不寫會議記錄,直接把最新資訊,分別更新到A專案的筆記和B專案的筆記當中
做法1會像是這樣,你新增一個叫做「會議記錄」的筆記,記下事情

而做法2是這樣,不新增筆記,把內容更新回各自的筆記中:

有沒有發現,做法2其實更清楚?因為你打開專案A的筆記時,你馬上就可以看到最新進度和資訊,你不用再去「會議記錄」查找。
我過去就是採用做法1,寫了很多會議筆記,但其實非常的鬆散,而且就只是讓資料散落在各地,寫越多,反而讓任務越難推動。
但如果反過來,以「任務」為主體,去把資訊相關資訊都直接整合在任務筆記當中,那麼任務才得以推動,才不會要一直東找資料西找資料。
2.2 不要做沒有意義的分類,聚焦在行動
在聽Esor的線上分享會時,其中一個點醒我的就是筆記軟體中的「標籤」使用。
Esor提到很多人在使用筆記軟體的時候,都會設計一堆標籤,好像標籤越完整,筆記就越棒。但Esor提出了一個很深刻的問題,那就是:「當你在查找這些筆記的時候,你會使用標籤功能來查找嗎?」
經過Esor這樣一講,我就發現我很多筆記上都弄了一堆無效標籤,例如說我的食譜筆記,上面就會把每個食材都用標籤標起來,看起來很漂亮,但其實這些都是干擾,也很無效。

我真正走進全聯,開始思考晚餐要煮什麼的時候,我腦中想的會是:「今晚要煮什麼湯?今晚要煮什麼主菜?」,真正對我來說有用的分類是「主菜」、「副菜」、「湯」這樣的料理分類,根本不是什麼「蛤蠣」、「洋蔥」、「大蒜」這種食材分類

2.3 用實際行動去「實踐」知識
再來也是線上分享會讀者提到的一個關鍵問題,問說遇到一篇很讚的文章,真的很想蒐集起來該怎麼辦? 好像使用防彈筆記法,就不能收藏文章了?
他分享他的做法是,要讓收藏起來的文章變成一個可以執行的小任務。
他舉例說他之前讀到親子教養有一套很棒的漫畫大英百科全書書籍,他看到那篇介紹文章真的很愛,但Esor想的是,能不能先達到小部分的成果?
於是他就買了套書中的一兩冊,和小孩一起讀,這個就是他的任務,是看過這篇文章後所產出的行動。
等於他是用一個實體的行動、用身體力行的方式來收藏這篇文章,而非只是放到筆記軟體當中。
Esor的作法真的讓我非常欽佩。因為我自己就是完全的反面教材,我就是會讀一堆書、上一堆課,然後到頭來還是做一樣的事,都沒有去實踐。
但Esor就是會去實踐的人,哪怕只實踐一個小點,那也都是比不實踐來得好。
這就很像蒐藏了一堆食譜,但從來不下廚,那結果就還是不會煮。
3.實作防彈筆記法
以下分享一些我看完書以後做的一些實際改變
3.1 以任務為核心去蒐集資料
看完書以後,我立刻就建了幾個任務筆記出來,然後把和任務相關的資訊給丟上去,也確實讓我更清楚,我現在應該做些什麼、可以做些什麼事來推動生活的進程。
以下是我使用heptabase,整理幾個目前在進行的核心任務:

我目前的做法是進行一個核心任務,就新增一則卡片,然後直接在卡片上更新和任務相關的資訊,就以「交屋裝修規劃」為例,我的筆記是長這樣:

以上的筆記雖然沒有美美的格式,還有些雜亂,但確實上面的資訊都能幫我做好「交屋裝修規劃」這件事情,而且一有新的進度,我就可以更新這則筆記。
像是筆記中,提到「已經LINE確認訂單」,廠商把訂單傳給我以後,我就可以把訂單資訊放到筆記當中:

所以之後我只要打開這則筆記,就以知道掌握任務的最新狀況和資訊。
過去我下班回家閒下來時,我可能就是躺在沙發上滑手機耍廢,但我現在會打開筆記,看一下我的這些核心任務有哪些可以執行,哪些可以稍微推動進度,然後試著去做。
有些只要花個5分鐘、10分鐘的事情,順手就可以把它做掉
3.2 不要開展完美的專案
再來是我改掉凡事都想要弄成專案的壞習慣,可能是我之前去上了大人學的一日專案管理訓練班,覺得專案管理很厲害,就想說凡事都要來個專案。但其實就是搞死自己。
例如寫一篇讀書心得,也要弄成專案,假日出去玩,也要弄成專案,最後就變成什麼也執行不起來。
但在我看了防彈筆記法以後,我覺得很多事情用成簡單的「任務」去解決就好了,不是什麼都要用專案來處理,那樣會很心累。
而且很多事情,都是慢慢從任務發展出來。像這本防彈筆記法,Esor當初也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要有一個寫書的專案。他是先在覆盤中找到一些未解決的問題,先用一個小任務驗證看看,然後逐步推進,最後才發展成說要寫一本書來解決這個問題。
我自己實作就是面對未來一年可能的職務變動,我不是開一個專案去面對,而是先定義出一些可以完成的核心任務,先做一做,取得初步成果,再來看後續要如何開展下去。
3.3從任務筆記開始,從任務筆記結束
一個很顛覆我的工作流程,就是要工作、推動進度的時候,先從任務筆記開始,看現在要執行什麼事項,然後再從任務筆記結束,把蒐集到的資訊整理回任務筆記,結束整個工作流。
這和過去從Email、通訊軟體開始工作流程很不ㄧ樣,從核心任務筆記開始,才是真正掌握自己人生和工作的重點,而非都只是被動的去工作。
4.操作後的心得
最後來分享用防彈筆記法以後的一些小心得:
4.1 提升效率、推進感
「更新任務筆記的同時,你就是在推進任務的進度」
我本來就很喜歡寫筆記,但過去真的花很多時間在做整理、蒐集資料的動作。而現在改成寫任務筆記以後,我發現我的效率真的提升很多,我一樣是在寫筆記,但是是把心力花在「任務筆記」,在更新任務筆記的同時,我也就是逐步推進任務的進度。這種感覺是很棒的,因為這同時也會讓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前進感,而非卡在原地被雜事給淹沒的感覺。
4.2 聚焦
再來一個感受就是聚焦。
之前我很喜歡寫筆記,但寫的大多是搜集一些資料,東搜集一點、西搜集一點。
那種「未來可能會用上」的資料搜集一大堆,反而讓自己的筆記系統越來越混亂,越來越難產生行動。
而防彈筆記法則打破了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我可以重新聚焦在行動、任務和產出上。
開始用防彈筆記後,我花最多時間的就是在編修自己的核心任務筆記,而這些動作都是在幫我把這件任務做得更好,而不是在浪費時間瀏覽、搜集和任務不相關的資料。
我花更少的時間在瀏覽社群媒體、討論區等等,因為我知道這些地方對我的核心任務的推進沒有太大幫助。
4.3 待辦事項更容易完成
過去我在列待辦事項的時候,其實很多事情都會拖延,大概待辦清單上有50%的事項都會被拖延。
但是透過核心任務筆記,其實更容易掌握每個行動背後的意義,也就更願意去執行,擺脫過去拖延的狀況。
5.總結
以上就是簡單分享我在閱讀和實作《防彈筆記法》 的心得,推薦給筆記越用越笨重,覺得越來越不好用的朋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