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的知識濃度正在下降

有些新書越來越水了

最近大人學出了新書《大人學破局思考》,第一時間就跑去買來看,內容真的就跟封面寫的一樣,匯集podcast中和職場相關的內容整理成文字形式,比較缺乏整本書一體連貫的思考脈絡。

於是我又把箱子裡幾本收藏的大人學舊書拿出來看,像是《沒了名片你還剩下什麼》,以及《三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等等。

翻一翻發現真的不得了,過去的書寫得真是好,含金量大概等於一套線上課程的內容,書中還附上很多思維導圖、評分表、計分卡等等。


其實我從誠品2018年開始有了月讀一冊活動以後,就會習慣性每個月逛一次書店,看一下有哪些新書,但這樣逛了幾年下來,真的可以感受到新書的知識濃度大幅下降,

我想這個趨勢只會持續下去,畢竟同樣高含金量的內容,做線上課程可以賣到10~15倍的價格,誰還會把同樣的內容放到書本裡呢?

但反向思考一下,舊書的價值相對新書反而很高,因為早期的知識工作者沒有自媒體這個管道,有什麼很棒的想法或知識,就是全部丟到書本裡,透過書本去傳遞理念,讓別人認識自己。


我想未來會慢慢變成逛圖書館比逛書店還有趣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