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讀起來真的比較舒心

也比較有趣


自從決定減少使用社群媒體後的這個星期,我把手機上的FB也刪除了。

現在就改用電腦來登錄很使用FB,當然有時候空閒的時候還是想滑一下手機,於是我就想到可以來看看部落格,結果看一看真的很有想法,以下分享


部落格的文章架構更完整


和社群媒體上的po文比起來,部落格的文章架構真的完整很多,社群媒體常常會沒頭沒尾,部落格的文章就會比較詳盡的描述一件事情,讓你更容易了解事件的全貌。

就以讀書心得來說好了,社群媒體上大都是簡單寫說一本書好不好、推不推薦,但是部落格上的心得文就會很詳細的跟你說,書好在哪裡,有哪個觀點很棒,有哪些啟發,實作後又發生什麼事情等等。

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很重要,更能引起共鳴。


部落格的寫作口吻更友善


不知道為什麼,很多社群po文或是討論區的po文,都會用一種很強烈的表演風格去寫作,像是:

「你看,早說過這樣行不通了。笑死!」

「不爽歸不爽 搞懂惹 日子一樣走下去 $$總會賺回來」

看了真的很頭痛,然後因為有太多的情緒在裡面,你還要做情緒勞動。

可是部落格就很少有這種問題。

我覺得這跟寫作者的狀態有關,寫社群文、討論區文就是要引起注意,就是要激烈、要show。但是寫部落格文章,很大一部分是要面對自己,要思考、要對自己誠實、要放慢腳步。也因此寫出來的文字不會帶有太多的情緒。

像現在我在看討論區的文,寫得太浮誇的,我都會直接丟給chatGPT請他幫我整理成像部落格文章的形式,因為這種文體才能促進我思考,表演文體實在太令人煩躁。


部落格文章更有獨特的洞見


我始終覺得,部落格文章比社群貼文更有獨特性也更有啟發性。

社群貼文在寫作的當下,都是有「觀眾意識」在裏頭的,都會預想這篇文PO出去誰會看到。但部落格文就比較不會有強烈的觀眾意識,寫作者可能也沒預想會有多少人看,也因此下筆更直接,更有獨特風格,或是更勇於探討一些特別的主題。

WiWi的部落格,就探討很多科技與人性的議題,Alan Chang的部落格,紀錄很多創業上的思考。再來像是Paul Graham的部落格,也是滿滿的寶藏。

這些網站上的文章,如果是直接放在社群媒體上,很容易就被「滑」走了,你根本看不到。但如果你到部落格看,就可以看到滿滿有趣又獨特的文章。


所以想要與眾不同,就先放下社群媒體,試著多接觸部落格上多元非主流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