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投資?「5種等級」的學習資源比較

出社會工作以後,我每年花超過5萬在學習和自我投資上。

你可能會想說,免費資源那麼多,還需要「付費」學習嗎?

其實是需要的。

我將各種資源依照學習效率可以分成以下五個level:

  • Level 0 Twitter/IG
  • Level 1 YouTube/Podcast
  • Level 2 線上課程/書本
  • Level 3 實體課程/工作坊
  • Level 4 教練式服務

越貴的越有效率,以下說明:

▌Level 0 Twitter/IG


這個等級的學習資源是免費的,而且容易取得。

但是在社群媒體上,受限於字數,知識都相對淺薄,而且訊息都太過片段、碎片、去脈絡化,很難真的深入去學習一門知識和技能

我會給Level ”0”,是因為回想一下就發現,我還真的沒有在這些地方學到什麼有用、深刻的知識過。

你認真要學東西,反而要避開它們

▌Level 1 YouTube/Podcast


這個等級的資源也是免費的,但就真的有料許多!

相對於level 0,YouTube和Podcast比較能夠去深入的去學習某一個知識點、某一個概念、帶給你一些啟發

這就很像讓你蒐集到了一塊知識拼圖,之後你可以把這塊拼圖跟其他拼圖連起來,形成片狀的知識

雖然看似很棒,但其實不適合新手,因為你腦中沒有完整的架構

例如當你腦中沒有「八大行星」的架構,你就不會學完「水星」以後接著學「金星」、「地球」…

而是可能「水星」學完,就想說要來學「天狼星」、「織女星」、「黑洞」,跳來跳去的

這個等級的資源反而更適合有一定程度的人

▌Level 2 線上課程/書本


這個等級的資源就是收費了,但大多數都算負擔得起

相較於level 1的內容,線上課程/書本除了給你單點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會給你一個完整的架構

就像拿到一串十幾二十片已經拼好的知識拼圖,你不用再花費力氣去把散落的知識點給拼湊起來

缺點是有時候書中的的知識沒有辦法一口氣吃下來,有些內容很硬,你要反覆去思考、去練習

很難有花一整天把書讀完,你就學會書中所有知識的狀況,除非書的內容太過簡單

▌Level 3 實體課程/工作坊


實體課程的架構其實和level 2的內容類似,但是學習體驗和效果會好上許多

一堂好的實體課程是精心設計過的,它會讓學習曲線變得非常平緩,讓知識變得非常好吸收

  • 當概念太抽象的時候,講者馬上就講故事來說明
  • 當操作步驟太複雜,馬上就讓學員實地演練
  • 當腦袋真的累了,就下課吃甜點

好的課會讓你一整天8小時都處在心流狀態,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缺點就是價格是書本的數十倍

▌Level 4 教練式服務


相較於level 3,這個等級的學習管道更偏向客製化、1對1的方式進行

教練可以依照你目前的狀態給予最適合的學習素材,可以和你問答,幫你越過各種障礙和門檻,當然價格也是會貴的


以上就是簡單分享5種等級的學習資源,你覺得哪個等級的資源最有效呢?歡迎留言和我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