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別再經營社群媒體了,改經營自己的網站吧!

在網路上一定要有屬於你的家

最近看到wiwi部落格上的這篇談粉絲通貨膨漲的文章,真的非常有感。

裡面提到:

我真的覺得 2025 年 YouTube 的流量和觀眾注意力已經稀釋到一個……像是白開水一樣的程度了

我真的是深有同感


社群媒體紅利期早過了


在早期我剛開始經營YouTube的時候,一個訂閱數可以帶來的效益真的是遠大於現在,體感上,過去1個訂閱數可以帶來10觀看次數好了,現在就是100個訂閱數才能帶來1個觀看,通膨1000倍的感覺。

而且現在節目屬性也一直在改變,從早期充滿知識性、indie的內容,轉變成充滿娛樂、廣告的地方,很早很早就變調了。

所以停更2年,我真的沒有覺得有損失什麼,而且我相信,這2年如果是持續週更,也絕對是讓自己身心俱疲。

所以如果你是新手,你現在才想要透過社群媒體來建立品牌,那個難度真的是登天,你要紅,真的只能劍走偏鋒、搞怪,最後把自己搞到瘋掉。

若說真的還有一點點紅利的平台,就只剩下Threads了,但是相信過不了3-5年,當meta開始要透過threads營利以後,你就又完了>

而且更可怕的是,meta開始計劃讓社群媒體上有AI內容,也就是你追蹤的帳號、粉絲專頁,可能都會是AI生成的。


在網路上打造你的家


在大人學的線上課程⟪銷售專業服務的系統化做法⟫中就有提到,你要在網路上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然後要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方便搜尋」、一個是「自有控制」。

通常指的就是你可以自己控制的個人網站或部落格,在這個網站中,你可以自由決定要發佈什麼內容,然後不會被演算法給影響。

這個在Russel Brunson的系列書籍Traffic Secrets中也有提到,流量分成兩種:

  • 一種是你可以自己控制的流量,像是Email訂閱
  • 另一種是你不能控制的流量,像是社群媒體上的流量,那是演算法決定的

前者才是你真正要追求的。


再來是網路上可以簡單分成兩的部分,一個是內容平台、一個是非內容平台(自有網站)

在內容平台,像Facebook、Instargram、抖音、Medium、Vocus、youtube等等都是,你在上面需要和其他創作者爭奪注意力,觀眾看完你的貼文,馬上就會被導到另一則貼文,通常是其他人的貼文,不會是你的。

因為內容平台的首要目標是提升用戶黏著度,不是提升用戶對你的品牌的黏著度,內容平台在初期會非常禮遇創作者,因為這樣才能吸引用戶,但等到用戶夠多以後,他就不再care創作者了,然後會開始一系列可怕的事情、調整演算法、推播更能引起觀眾好奇的內容、大量播廣告......

但在自有網站上,這些事情就都不會發生,你的網站就是你的網站,你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有廣告,決定要不要出現其他人的內容,你可以只推廣你覺得很讚的內容,而不是任由一些吸眼球但低俗的內容出現。

我很喜歡Russell Brunson在書裡頭的比喻

社群媒體就像一場派對,而自有網站就是你的家,
你要做的是在派對上讓大家認識朋友,然後邀請他到你家坐坐

在網路上有你的家,才會是你個人品牌的根基。


成功本來就不容易,是社群媒體讓你以為很容易


記得四五年前Youtube最火紅的時候,最常聽到學生的志願是未來要當YouTuber,我很好奇現在還會有多少人想這樣說。

你可以去看看過去很猛的黃氏兄弟,一出片都是百萬觀看的頻道,現在新片還剩下多少觀看。

成功本來就不容易,你在一個領域待個十年,也就是懂個大概、可以靠這個吃飯的程度,但你說要做出一番成就、大紅大紫,那你一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

但在社群媒體上,走紅實在是太容易了,你只要做的誇張一點、瘋狂一點、奇怪一點,很快就會有一堆流量,但那都只是暫時的,等到流量紅利一過,你終究是要靠實力在市場上存活。

所以你會看到這幾年在社群媒體上竄起的新秀,其實都是在自己領域已經有一番成就的人,他們是先有一番成就,再把觸角伸到社群媒體。

經營「個人」,而非經營「個人品牌」

個人網站的節奏更貼近真實


前面說到社群媒體很容易讓你嚐到爆紅的甜頭後,讓你走歪。

但個人網站就比較沒這個問題,因為新建一個個人網站,然後寫文章寫到google排名能帶來基本的流量,大概也要一年的時間。

如果你能夠在一個領域持續耕耘寫作超過一年的時間,真的就超過很多在社群媒體上只是想紅的人了


以上就是簡短分享一些社群媒體和個人網站的看法,

如果你想要架個人的部落格,目前個人最推薦的是Hugo,簡單又方便!